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李世仁 五大心法 厚植競爭力
泰合生技董事長李世仁表示,一家藥物開發公司若要永續經營、長長久久,負責人應對公司由內到外掌握五大心法,包括公司內在條件、核心競爭力、國際視野格局、資本市場到國際生技社群。尤其在核心競爭力方面,公司握有平台技術,才能源源不斷的主動出擊,在不同階段都能推出新的藥品。
掌握技術平台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鈺創攜鈺立微 大秀AR智慧眼鏡
3D立體視覺儼然成為科技大廠角逐領域,未來將可望以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演算法整合其中,IC設計廠鈺創(5351)聯手子公司鈺立微電子將於5日在「AI Day 2020智慧未來,百業齊揚」展會上,秀出AR智慧眼鏡整合方案及3D視覺技術,展現公司3D視覺影像研發實力。
「AI Day 2020智慧未來,百業齊揚」將於5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展,鈺創及鈺立微電子將共同展示AR智慧眼鏡整合方案及3D視覺技術。其中,鈺創展示使用AR智慧眼鏡上的深度感知模組,現場演繹影像由3D深度感知模組擷取。藉由與AR智慧眼鏡硬體方案商合作開發硬體,雙方並一同整合軟體程式,並計算出深度資訊後傳遞至AR智慧眼鏡開發平台,進而投影於顯示螢幕。
鈺創指出,除與硬體商合作外,更與軟體廠商一同開發可應用於AR智慧眼鏡上之軟體,其中之一就是人臉偵測與辨識,當應用場域為多變且資訊複雜的環境下,人臉偵測與辨識演算法需利用鈺立微電子提供之深度資訊、正確判斷真實人臉與平面圖案,而不至於將平面圖片誤認為真實人臉。
鈺創表示,相同技術也應用於3D人臉辨識防偽技術,其可開啟3D防偽演算法,使提高人臉辨識方案正確判斷率,從而降低錯誤偵測率。
據了解,鈺創在3D深度感知精確度現居於市場領先地位,且曾獲得美國科技大廠推出之虛擬實境(VR)採用,當中關鍵就在於鈺立微推出的電子深度感知技術精確度能對光學元件與感光元件的了解與調適經驗,開發出調適軟體、針對不同元件調整計算參數,並且依據不同場景變動調整、以適應不同環境變化得出最佳精確度。
鈺創指出,鈺立微甫參與Epson推Epson AR智慧眼鏡推廣活動,獲得業界軟、硬體及ODM等夥伴一致肯定,共同為台灣建構領先全球的AR生態系,擴大AR市場並放眼世界,開創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視野。
他矽谷創業賺百倍 回台助鈺創孵金雞
Pixelworks於2001年以1.27億美元收購Panstera,讓Panstera創辦人林明華大賺127倍,如今林明華回台加入鈺創旗下鈺立微,打算協助鈺立微掛牌上市。
林明華目前年僅53歲,原本打算退休,不過,在鈺創董事長盧超群邀約下,去年底加入鈺創轉投資的3D影像擷取方案商鈺立微,擔任產品開發處協理,同時擔任鈺創資深幕僚。
林明華說,他從小就已立定志向,文化大學電機系畢業、服完兵役後,便出國留學,到南加大念研究所,畢業後先在美國IC設計公司上班,8年後走上創業路。
1999年創立Panstera,主要開發液晶顯示器晶片,林明華說,在美國開公司,就是準備1到2年賣公司。2001年Panstera為Pixelworks收購,讓林明華大賺了127倍。
林明華回憶道,當時晨星差點也賣給Pixelworks,只因晨星後來接獲瑞軒大單,營運好轉,便取消賣給Pixelworks計畫。晨星最後於2014年為聯發科收購為100%持股子公司。
2004年,林明華二度創業,這次創的公司主要開發電視晶片,當時技術已達1080P,只是結果沒很成功,因公司用的是0.18微米製程,對手1、2年後用0.11微米,晶片尺寸更小、更省功耗,他便於2009年出脫持股,小賺收場。
林明華隨即轉往中國大陸北京,2012年隻身回台,加入車用設計廠Seeways,妻子與小孩則留在美國,只能趁著出差到美國時,順道回家看看家人。
回首過去美國矽谷創業路,林明華說,創業辛苦,他認為,創業要成功,難的是團隊能夠同心追夢,如果想著要週休二日、朝九晚五,他斷言這將不會成功。
對於台灣創業環境,林明華認為,台股本益比太低,對創業者與創投業者誘因不大,需要改善。
林明華去年底加入鈺立微,他說,這將是他最後1份工作,希望能協助鈺立微掛牌上市。
鈺立微產品除可應用於行動3D深度圖擷取器,同時可應用於店家監控及客流計算,並已成功導入日本研究級醫院的外科手術應用,林明華認為,鈺立微2到3年有機會達到上市的目標。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合作 推第三代基因定序服務
英業達(2356)集團英華達公司與榮文生醫繼共同成功開發「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 繼獲得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後,於今日宣布共同切入基因定序市場,提供第三代定序服務。
目前市場上的定序平台仍以第二代定序平台(NGS)為主流,但NGS在疾病相關基因變異的偵測及全基因體組裝上仍有不足之處。有鑑於此,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在三年前即啟動建構Nanopore第三代定序的專案計畫,著手定序技術的建立與數據分析軟硬體的建置。
基因定序在醫學、食品、農業、畜牧、養殖等產業都有廣泛的應用性。經過三年耕耘有成,目前榮文生醫已將Nanopore最新且獨有之定序技術adaptive sequencing整併至定序流程中,可以讓使用者無須經過 DNA富集(enrichment)等樣本前處理程序,省去自行設計試劑的步驟,即可於定序過程中以軟體即時分析判讀欲定序之基因標的或染色體序列組合,大幅提升第三代定序之應用,為本服務平台最大的亮點。
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共同表示,以Nanopore定序人類與微生物全基因體為例,我們已累積數百例的定序與各種分析經驗,並且在英華達頂尖軟體研發團隊的全力協助下,導入AI技術提升各軟體之分析品質,組裝出之基因體準確率可達99.999%,獲得學研單位及醫學中心的肯定。
繼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共同開發之「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後,未來該系統將與此第三代定序技術結合,循環腫瘤細胞(CTC)之臨床應用除了觀察治療前後之CTC數值變化以判斷治療成效外,尚可利用分離出來之CTC做基因定序,單次定序可同時分析700多種癌症相關之基因突變資訊,可在用藥指引上,協助醫師擇定更精準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1滴血驗9種癌症!英業達發表全球第一台「負篩癌細胞檢測儀」,獲醫學中心採用
健檢中,兩滴血(2ml)就能檢驗血液中是否有9種常見癌細胞,及早預警是否該做進一步相關深度檢查(如正子造影)。英業達集團旗下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合作,開發全球第一台負向篩選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已獲北部醫學中心採用,作為健檢及癌友治療追蹤服務。
分享研發成果,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更大手筆贊助1000名集團員工可以免費檢查,目前已有300多位參加,其中並成功替一名同仁及早發現癌症,及早展開治療。
由於癌友血液中會有癌細胞,智慧醫療界吸引許多新創與醫藥大廠投入發展,期望透過血液,也就是「液態切片」就能檢驗癌症病徵,輔助現行唯一確診方法「切片」診斷技術,費用比正子造影低(約5萬元),也能減少手術風險。
「癌症有剝落細胞,用驗血方式做液態切片,利用生物染劑標記、人工智慧辨識血液中9種癌細胞,4顆以下為低風險,5~29顆中度風險,建議後續追蹤,30顆以上為高風險群,建議做正子攝影進一步檢查。」英華達主管解釋,這套系統期望是輔助醫生,找出有癌症高風險者再進一步檢查。
相對一般健檢用X光或超音波檢查,胰臟癌等部分癌症,初期幾乎很難用影像判讀,用抽血檢驗生化指數相對安全便利。
第一台負向篩選系統,成本更低
然而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透過血液檢驗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轉移的癌細胞)的設備,英華達的系統有何不同?英華達主管解釋,市面設備多為正向篩選機制,也就是在血液中找出可能的癌細胞,精準度較低,偽陰性(有癌症但沒有發現)可能性高。
投入精準醫學,英華達與榮文生醫合作開發出全球第一台以「負向篩選」模式檢測血液中癌症細胞數量的系統,透過溶解紅血球並去除白血球過程,再做CTC功能標記辨識,就能更精準計算抓出癌細胞。
英華達主管指出,該系統敏感度達到90.32%,特異性達94.74%,相對於正向篩選流程細胞會被破壞,英華達此款負向篩選系統,能保留活細胞,可以進一步做基因定序或藥物研究,延伸研究可能性高,且檢驗成本也比正向篩選系統(約3萬元一次)便宜。
智慧輸液系統:減少「打錯人」風險
IronMag循環腫瘤細胞自動化檢測系統由英業達提供人工智慧、自動化、軟硬體整合能力,榮文生醫運用自長庚大學技轉技術,雙方合作聯名開發,英華達以自創品牌醫立達與榮文雙掛名,一台售價逼近千萬元,2019年底已獲北區醫學中心購置,目前並有兩家醫院進行大腸癌及肺癌的臨床試驗,期望輔助醫生做癌症相關診療追蹤。
另外,為解決護理師幫病患輸液(打點滴或藥品)時,必須三讀五對,確認藥品與患者名稱是否無誤,「避免打錯人」的痛點,英華達也開發出思邁智慧輸液系統做智慧把關。資深護理師透露,醫務忙碌,比對過程中平均能抓到1成以上錯誤,而未來這個抓錯的工作可以由思邁智慧輸液系統分擔,多一層安全把關。
而透過三方掃碼比對(患者、藥品、系統主機),系統將立刻判讀是否正確可以施打,且將輸液資訊後傳醫院主機,過程中若點滴滴過快、管線折管或出現氣泡,輸液幫浦主機都會警示,提醒護理師處理,英華達表示,目前該系統目標2021年底前取得衛福部TFDA認證。
全家寶產品打入馬偕,由代工轉品牌
而除上述兩台以醫院為主的智慧醫療設備,英華達也宣佈與馬偕紀念醫院合作,2019年底「全家寶雲端量測設備」已於馬偕社區健康服務站獲採用,該設備已經於2019年底拿到第一張TFDA認證,可以將量測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及體重等生理量測數據,將即時回傳醫院資訊系統,讓病患回診時門診醫師可以直接點開電腦系統,查看平日量測的生理數據。
事實上全家寶也在英華達官網及電商銷售,不過受法規限制,醫材必須在實體通路完成交易,目前全家寶主要仍是透過醫藥通路販售。
統一編號 | 52590055 訂閱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 |
公司名稱 | 榮文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GOOD FUTURE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RP.)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
實收資本額(元) | 20,255,000 |
每股金額(元) | 無票面金額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21,280,000 |
代表人姓名 | 曾慶義 |
公司所在地 | 桃園市龜山區公園路30號6樓 電子地圖 |
登記機關 | 桃園市政府 |
核准設立日期 | 106年03月06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2月20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CE01010 一般儀器製造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G01010 生物技術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F208031 醫療器材零售業 F108031 醫療器材批發業 |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
永悅健康併購筆記網路 擬2年後IPO上市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創建永悅健康,規劃數位健康服務平台,目標要成為台灣「數位健康的獨角獸」,預計2年後公開發行IPO上市。
永悅健康今天宣布與筆記網路在2020年底完成企業併購程序,筆記網路旗下的「運動筆記」為台灣知名運動社群平台,併購筆記網路後,永悅健康指出已成為台灣最大數位健康服務平台。
永悅健康表示,持續實踐創辦人郭台銘發展精準健康、數位醫療的心願,以健康專家團隊搭配互聯網科技,提供全齡族群數位健康解決方案;未來目標成為台灣「數位健康的獨角獸」,預計2年後公開發行IPO上市。
永悅健康指出,平台會員總數占全台灣青壯人口30%,換算20歲到65歲的人口中,每3位就有1位是永悅健康集團服務的會員;旗下原有的「伊克希曼健檢平台」,已占60%健檢資訊平台市場、年服務120萬人次,另有300萬粉絲社群與健康媒體「早安健康」。
永悅健康執行長陳俊嘉表示,從健檢科技、職場健康照護、健康媒體到運動社群等管道匯聚來的會員數,永悅健康成為台灣最大數位健康入口平台,未來將更聚焦在洞察健康數據以驅動產品開發與賦能個人化健康服務。
郭董健康事業再跨步 永悅健康成台灣最大數位健康平台
由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投資的永悅健康(以下簡稱H2U永悅健康)今(7)日宣布與筆記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筆記網路)於2020年底已完成企業併購程序,此次併購《筆記網路》後,《H2U永悅健康》躍升成為台灣最大的數位健康服務平台,會員總數佔全台灣青壯人口30%,換算20歲到65歲的人口中,每三位就有一位是H2U永悅健康集團所服務的會員。
值得注意的是,《H2U永悅健康》將以「台灣最大的數位健康平台」為核心,用數據分析的引擎為會員提供個人化高效的健康方案;目標以成為台灣「數位健康的獨角獸」向資本市場展示實力,預計兩年後IPO上市。
「精準健康、數位醫療」是當前國家生技產業發展的大趨勢,《H2U永悅健康》實踐郭台銘創辦人發展精準健康、數位醫療之雄心,以健康專家團隊搭配互聯網科技,提供全齡族群最完整的數位健康解決方案。
《H2U永悅健康》執行長陳俊嘉表示,國內外的醫藥大廠多半是從醫院端的需求來發展產品與服務,永悅秉持數位健康為核心發展理念,反而能從人群、家庭的健康需求出發,成為鏈結亞健康到醫療場域的重要橋樑。
《筆記網路》旗下的《運動筆記》為台灣最大運動社群平台,《健行筆記》為台灣最大戶外主題網站;《筆記實業》則為台灣馬拉松賽事舉辦的先驅,擁有強大賽事管理平台技術與賽事活動服務能量。《H2U永悅健康》旗下原有的「伊克希曼健檢平台」已佔60%健檢資訊平台市場、年服務120萬人次,另有300萬粉絲社群與全台流量第一的健康媒體《早安健康》。
未上市股票服務 0903-071-871 陳先生